杜兰英委员:
您《关于加大风沙治理力度推进环境治理工作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伊州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基本情况
伊州区范围农田防护林面积共24985.11亩,涉及20个乡(镇)、园区、街道、农场,其中:权属集体的农田防护林11119.07亩,权属国有13866.04亩。
二、农田防护林建设开展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广大群众“爱绿、护绿”思想意识。为了让广大群众深知营造农田防护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增收致富、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大事,“爱绿、护绿”需全社会参与,宣传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是依托驻村工作,面对面向基层群众进行宣传;二是利用下乡技术服务、“3.12”植树节向市民、村民进行宣传,宣传的主要内容有农田防护林及营造防风固沙林的作用和意义、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义务等,一边宣传一边发放宣传材料,通过宣传,让更多群众知晓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比如2020年,农田防护林退化林修复每亩补助资金650元,抚育管护每亩补助资金200元,2024年新建、修复农田防护林每亩补助资金3500元等优惠政策及202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内容,从2020年至今,采取各种宣传43场次980人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980余份。
(二)成立组织机构,加强技术培训。按照林长制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工作要求,伊州区成立了由主要党政领导担任组长,区林业和草原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六个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和乡(镇)林长为组员组成伊州区农田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工作。为了提高各乡(镇)、园区林业干事、管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利用“科技之冬”在各乡(镇)、园区开展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造农田防护林技术(林床平整、株行距、栽植、苗木假植)、管护(灌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法律法规(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采取室内和现场相结合方式,培训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掌握营造农田防护林技术、管护责任、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等。2020年至今在7个乡(镇)举办培训班11场次330人次,印发培训材料500余份。
(三)以林长制为抓手,科学谋划,推进国土绿化。伊州区坚持“以水定林、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科学推进国土绿化,2020年完成二堡镇4个村庄绿化美化400亩,2023年完成11个村庄绿化美化1100亩,通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2020年完成农田防护林修复2500亩,2023年完成农田防护林修复1000亩,抚育管护4200亩。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补助资金527.5万元(农田防护林修复每亩补助650元,村庄绿化美化每个村100亩补助20万元)。
(四)加大防风固沙投入和治理力度。为了改善风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阻止沙漠移动速度,改良沙地土壤性质,伊州区分别在大泉湾乡、花园乡、二堡镇、南湖乡、陶家宫镇等乡(镇)沙丘移动严重沙地上营造防风固沙林2.58万亩,从外地引进耐干旱、耐瘠薄、抗盐碱树种红柳、梭梭为主栽树种,投入资金5819万元,采取无林床栽植方式,安装滴灌带,当年成活率85%以上,按照采取属地管理原则,已交由各乡(镇)加强管护,签订了管护目标责任书。在管护当中,南湖乡种植的300亩红柳,栽植后的第二年因无水灌溉,采取人工提水浇灌,缺株断带的进行补植补造,伊州区林草局提供树种、技术,确保每一片沙漠生态林正常生长,发挥防风固沙作用。
(五)巩固成效,依托项目带动,惠民增收。为了巩固生态林成效,加强生态林管护,伊州区结合水资源合理利用,优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以大泉湾乡、二堡镇为中心,以林下种植肉苁蓉为特色的“一区一特色、一乡一品”的林业发展格局,采取“谁投入、谁管护、谁收益”的原则,将8500亩梭梭生态林承包给当地农户生产经营,开展林下种植肉苁蓉,前期投入资金200万元,年纯利润50万元,还争取《沙生植物肉苁蓉推广》项目资金10万元,因肉苁蓉需在梭梭根部接种,要按时灌水,梭梭林能按时灌水,这样生态梭梭林得到了很好管护,农户又增加了经济收入,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沙丘移动得到了控制,生态环境得到大力改善,目前沙漠林保存率达到75%以上,防风固沙效果明显。
(六)以项目为依托,科学谋划,推进沙化土地封禁力度。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林长令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林长制为抓手,科学谋划推进沙化土地封禁力度,因地制宜,坚持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伊州区南湖乡2016年获得国家林草局批复国家沙化封禁保护区称号,当年完成一期封禁保护面积30万亩,项目总投资1095.8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5.87万元,建设完成固沙压沙草方格856亩;2022年,自治区下达伊州区南湖乡封禁保护二期资金800万元,修建围栏16公里,固沙压沙草方格1327.63亩,管护站1座,采购巡护两轮摩托车6辆,沙地四轮摩托车1辆、安防监控设备1套。项目的实施,有效阻止沙漠移动的速度,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宣传,增强群众“爱绿、护绿”思想意识。以乡(镇)、村林长制为抓手,依托驻村工作组织开展宣传工作,利用村民说事等形式进行宣传,林草专家在“科技之冬”授课中,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爱绿、护绿”的思想意识。
(二)持续开展农田防护林退化修复进度。按照《伊州区2024年农田防护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加强2023年2134.4亩农田防护林退化修复管护,对不达标面积465.67亩进行补植补造,投入资金746.9万元,2024年计划新建、修复的农田防护林8066亩,投入资金2831.1万元,2025年计划新建、修复的农田防护林8100亩,投入资金2835万元,对既定的任务目标加快落实,制定实施方案,造林任务结束后,乡镇、园区开展自查,自查结果上报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哈密市、伊州区根据自查结果开展联合核查,对核查结果进行公示,按照造林标准兑现补助资金。
(三)加强抚育管护,巩固造林成效。落实各乡(镇)、园区、村林长负责制,加强辖区农田防护林管护,指定专人,压实责任,签订管护协议,管护制度,把管护工作纳入日常事务当中,做到农田防护林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各乡(镇)、园区、村是农田防护林管护主体,对管护情况进行记录,做好管护档案,解决管护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管护资金纳入村财务预算当中,对市政府、区政府出台的农田防护林补助政策,按照财政制度及时兑现,加快农田防护林修复进度,巩固造林成效。
(四)加大防风固沙治理力度,阻止流动沙丘移动速度。
争取中央、自治区有关防风固沙项目,依托项目加大流动、半流动沙丘治理,在南湖乡、二堡镇、大泉湾乡、陶家宫镇生态林管护中,对外承包或者集体、合作社联合承包经营,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和经营者签订生态林管护协议,各乡(镇)、园区、村林长协调好水资源,提供销售信息,林草部门提供技术服务指导,确保2.58万亩生态林正常生长,减少风沙对农田、人居环境的危害。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哈密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
202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