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哈密市一揽子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努力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生产、扩需求、强信心,经济运行承压恢复,回升向好势头持续巩固,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大势稳,总体稳定向好
经初步核算反馈,伊州区实现生产总值620.39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9个、 1.4个和0.9个百分点,呈现“平开、中稳、后升”的发展走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73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347.79亿元,增长9.6%(工业增加值256.3亿元,增长3.8%;建筑业增加值91.58亿元,增长28.8%);第三产业增加值240.87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占比为5.1:56.1:38.8。
图1 伊州区与哈密市、两县、全疆生产总值增速对比 |
|
(二)供给端生产形势向好,经济恢复基础不断巩固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特色果蔬增产丰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4.12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农业产值24.89亿元,增长7.9%;林业产值0.03亿元,增长3.8%;畜牧业产值6.6亿元,增长3.9%;渔业产值0.04亿元,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6亿元,增长9.6%。
——牲畜出栏总体稳定。牛出栏2.38万头,增长17%;活家禽出栏22.07万只,增长7.4%;羊、生猪出栏分别为21.26万只和5.94万头,分别下降8.2%和12.2%。牛肉产量0.42万吨,增长18.6%;禽肉0.04万吨,增长11.5%;羊肉、猪肉分别下降2.0%和10.9%。
——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农作物播种面积76.14万亩,增长0.9%;其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9.67万亩,增长6.5%。经济作物中:棉花54.43万亩,增长5.8%;中草药材2.05万亩,增长2.9倍;蔬菜及食用菌(含菜用瓜)3.83万亩,增长88.9%;瓜果类4.39万亩,增长1.3%。
——特色果蔬增产丰收。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84万吨,增长76.3%;甜瓜产量4.4万吨,增长6.2%;园林水果产量13.77万吨,增长0.1%,其中:红枣产量2.38万吨,增长21.2%;桃0.09万吨,增长24.7%;葡萄产量10.05万吨,下降6.4%。
2.工业经济发展良好,黑有色矿支撑作用显著。伊州区努力克服支柱行业电力和煤炭持续下行的不利影响,积极稳存量扩增量,工业经济实现“前低、中稳、后增”发展态势。123家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4%,增速较1-11月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7.8%,较11月提升14.4个百分点。
图2 伊州区与哈密市、两县、全疆规上工业增速对比 |
|
——高新区快速增长拉动作用强。分区域看,高新区49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伊州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6.6%,增长19.1%,拉动伊州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2%;伊州区本级74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伊州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3.4%,增长0.7%,拉动伊州区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长0.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8%。
——黑有色矿采选业支撑作用明显。规上工业涉及的21个大类行业中,13个行业实现增长。占比居前六的行业“三升三降”,增加值合计占伊州区的92.4%。主要行业中,黑、有色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17.0%和19.2%,合计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
表1 2024年1-12月规上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占比及拉动情况 |
||||
行业名称 |
增速 (%) |
占比 (%) |
贡献率 (%) |
拉动百分比 |
伊州区合计 |
3.4 |
100.0 |
100.0 |
3.4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3.3 |
49.4 |
-51.3 |
-1.7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0.4 |
19.5 |
-2.8 |
-0.1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19.2 |
10.1 |
45.6 |
1.5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17.0 |
6.4 |
26.3 |
0.9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0 |
4.5 |
-5.5 |
-0.2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171.9 |
2.5 |
47.7 |
1.6 |
——新增企业呈倍速增长。在中船泰巽、中能建投和清电硅业新投产企业入库带动作用下,本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3.74倍,拉动伊州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个百分点。
——中小微企业保持增长。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下降3.6%,降幅较1-11月收窄2.7个百分点;中、小、微型企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占比25.3%、30.9%和8.8%,分别增长14.8%、2.9%和6.2%。
(三)消费端需求有所改善,内需拉动略有提升
1.投资建设止跌回升,降幅有所收窄。随着部分新能源项目逐步完工、后期接力不足,本年投资自8月后持续处于负增长区间,呈现“高开低走”发展态势,年末在高新区强劲增长、建安投资稳步上升带动下,投资小幅回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1%,降幅较1-11月收窄5.2个百分点。
图3 伊州区与哈密市、两县、全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比 |
|
——高新区投资快速增长。从项目区划归属看,伊州区本级项目完成投资下降13.4%,占比76.5%;高新区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4.7%,占比18.9%;市属项目完成投资下降28.3%,占比4.6%,。
——第二产业“疲态尽显”。从产业划分来看,第二产业投资本年下降颇多,完成投资占总投资比重69.3%,下降12.4%;其中新能源行业本年完成投资额下降17%,占第二产业近七成,对第二产业的支撑作用锐减。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占投资比重30.5%,下降0.6%,增速停滞不前。
——建安投资增长稳定。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增长9.9%,拉动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占伊州区固定资产比重48.6%,占比较去年上升8个百分点。对本年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突出。
——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市场回升。房地产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增长17.4%;商品房销售面积39.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商品房销售额20.52亿元,增长8.6%。
2. 消费市场持续回升,降幅逐步收窄。伊州区持续聚焦内需市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实施,年末消除油气类零售口径调整影响,消费市场向好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9亿元,同比下降16.4%,降幅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3.5个和2个百分点。
——限额以下消费增长态势良好。分规模看,限额以上190家贸易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5.7%),同比下降27.9%,降幅较1-11月收窄2.4个百分点。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2亿元(占比44.3%),同比增长4.6%,高于限上32.5个百分点。
——批零住餐同向发力。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4.66亿元(占比87.7%),下降18.5%,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83亿元(占比12.3%),增长2.3%,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成效明显。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走深走实,家电、汽车类有效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家电类商品零售额2.22亿元,增长5.9%,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2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家电类商品零售额0.34亿元,增长99.9%,环比提速61.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4.78亿元,下降7.8%,降幅较1-11月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8亿元,增长5.6%。
(四)要素端保障持续增强,财税金融物价就业稳定
1.财政收入增长平稳,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伊州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6.43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63亿元,增长9.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51亿元,下降32.9%。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1.46亿元,增长5.4%;非税收入6.17亿元,增长44.4%。
地方财政支出91.75亿元,下降7.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88亿元,增长0.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61亿元,下降34.8%。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十三大类民生支出55.4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1%。
2.金融市场运行稳健,支持实体能力增强。截至12月末,伊州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51.97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住户存款720.62亿元,增长10.7%;非金融企业存款237.57亿元,增长13.6%;机关团体存款147.94亿元,增长4.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38.12亿元,增长22.2%,高于存款余额11.5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103.8亿元,增长1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934.32亿元,增长23.2%。
3.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生产者价格小幅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0%。八大类商品呈现“六升两降”态势。其中,衣着类上涨7.7%、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4.4%、居住类上涨4.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5%、医疗保健类上涨3.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1%、食品烟酒类下降2.6%。全疆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3%。
4.稳岗就业形势稳定,信息流动更加畅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43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410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50人,新增创业3194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1%;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30场次,发布各类用工岗位信息1.23万条,组织1.5万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五)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新质生产力有序推进
1.新能源生产稳定增长,供给能力稳步增加。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壮大,清洁电力能源供应规模不断扩大。全年规模以上风力和光伏新能源发电量分别为173.73亿千瓦时和28.01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9%和3.1%,合计占伊州区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39.7%,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2.新消费模式加快形成,智能绿色消费表现亮眼。网络销售较为活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55.4%,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营业额增长6.9%,占住宿餐饮业营业额的23.3%。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61.6%,占限上汽车类零售额的31.1%,市场份额较上年提升13.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69.5%和49.6%,高能效(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家用电器零售额增长35.4%。
3.市场主体培育不断壮大,升规纳统成效显著。截至12月末,累计注册市场主体55913家,同比增长7.5%;其中,企业12387家,增长12.6%;个体工商户43013家,增长6.3%。全年累计升规纳统入库单位153家,较上年同期增加82家,增长1.15倍。
哈密市伊州区统计局
2025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