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区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010614006/2024-01561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 发文机关:伊州区卫健委
  • 成文日期:2024-07-03
  • 主题分类:主动公开

这份高温热浪防护指南,请收好!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   【字体:

酷暑上线高温的“热情”将延续“烤”验超长待机快收好这份高温热浪防护指南!!

↓↓↓

高温热浪是什么?

《高温热浪等级》(GB/T 29457—2012)将高温热浪定义为气温高、湿度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使人体感觉不舒适,并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天气过程

高温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高温天气可造成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造成中暑。轻则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等,重则可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增快,尤其当人们长时间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人体无法适应,身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并伴有惊厥、昏迷、谵妄等严重临床表现。

日常生活中,当发现自己出现大汗淋漓、胸闷气短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迅速找到凉爽、通风的环境休息,同时补充糖盐水,谨防继续发展成为重症中暑,造成不可挽回的健康损害。

哪些人群容易中暑?

1.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退化,对环境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缓,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2.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往往依赖看护人安排行程、调节环境、补充水分,应给予额外的关注。

3.慢性病患者,尤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服用某类药物的人,对高温的影响更敏感。

4.近期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更易中暑。

5. 需要长时间在户外或者高温环境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体育运动的人员,极易中暑,比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交警、农民、户外体育锻炼人员等。

防护措施建议

1.保持充足饮水:少量多次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应适当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品。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在阳光直射、温度最高的时段进行户外作业,如有必要,应采取轮班制,减少连续工作时间,并设置充足的休息时间。

3.穿着透气衣物: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减少热量的吸收,同时戴上宽边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保护头部和眼睛免受阳光直射。

4.使用防晒用品:涂抹防晒霜可以有效减少阳光对皮肤的伤害,特别是在面部、颈部和手臂等暴露部位,应涂抹适量的防晒霜。

5.老年人应尽量避开高温天气出行避免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6.避免将儿童单独留在车里,不要在车内睡觉。车内是一个很容易迅速升温的环境,停好车后准备离开时一定要清点随行的人员。

7.关注身体状况:户外劳动者应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尽快补充水分和盐分。

8.食用解暑食物。含水量大的水果(西瓜、瓜等)或蔬菜(黄瓜、苦瓜)绿豆等解暑、要注意西瓜甜瓜等含糖量高、食用要适量。

切记:不要在身体较热的情况下食用冰块、冰沙等或饮用冰水,可能会引发较严重不良后果,如:影响身体散热、严重刺激胃肠道、引发胃肠道炎症甚至大出血。也不要在大量出汗后立即直对空调进行降温。

9.定期健康体检。户外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宜定期进行常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已经中暑应该怎么办?

对于已经出现中暑症状的人员,周围的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首先要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让其平卧休息。然后用冷水毛巾敷在中暑者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帮助降温。同时,应给中暑者喝一些含盐的清凉饮料,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伊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提醒广大居民,在高温天气下,不仅户外劳动者需要防范中暑,其他人也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清淡饮食为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规律充足的睡眠,确保身体健康。

相关文件